今年夏季,四川接连经历3轮大范围高温天气,多地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全省用电负荷20天内4次刷新纪录,最高达7419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7.1%。
巴拉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坚持“存住水、发好电、保住网、错好峰”,多维度、全方位统筹推进保供措施,通过加快电网升级、强化能源储备、推动科技赋能等重点任务,筑牢电力安全防线,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电网升级与能源储备筑牢保供基础
6月30日,巴拉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顺利投运,四川电网2025年迎峰度夏13项保供重点工程全部建成,累计新建输电线路704公里,新增变电容量962万千伏安,整体提升各级电网供电能力655万千瓦,为今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提供有力支撑。
自2022年遭遇“四最叠加”(最高温度、最少来水、最大负荷、最长时间)极端天气后,国网四川电力于2023年启动电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动电网全面升级,截至目前已新建和改造110千伏以上变电站150座、线路8200公里,基本形成全域覆盖、结构清晰的电力输送网络。成都作为全省负荷中心,电网承载能力从2040万千瓦提升至2310万千瓦,为负荷“托底”提供硬件保障。
增强电网“硬支撑”的同时,做足能源储备。国网四川电力在迎峰度夏前明确“存水、存煤、储气”目标。截至夏季用电高峰前,水库蓄能比达57%,火电存煤量达450万吨,均超历史同期水平。今年,四川创新实施“五调联动”机制,统筹电力、水力、煤炭、天然气及人工增雨等资源调度,实现能源统一优化配置。
高效的能源调配体系是电力保供的关键。国网四川电力坚持全网“一盘棋”,积极争取跨省跨区电力支援。迎峰度夏期间,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调度下,通过中长期交易、现货互济和应急调度等多种方式,最大电力支援四川规模超过800万千瓦,有效缓解省内供电压力。
科技赋能与智能调度提升保供效能
“作为虚拟电厂,我们以‘聚沙成塔’的方式参与电网调节,既缓解了负荷压力,也帮助企业实现平稳生产。”成都倍特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数字能源事业部部长刘珂名介绍。在今夏用电高峰时段,该公司调节能力达到1.18万千瓦,相当于新建一座小型水电站。
国网四川电力坚持底线思维,提前储备900万千瓦需求响应能力,通过实施分时电价、工业错峰等措施,最大压降负荷需求410万千瓦。全省30家虚拟电厂接入统一运营平台,建成储能项目295个,在负荷高峰时段有效提供顶峰支撑,提升快速调节能力,电力系统韧性显著增强。
全民参与也是平稳度夏的重要一环。5月1日起,四川执行新的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并引入灵活尖峰电价机制,引导用户调整生产安排,避开用电高峰。8月5日,电网负荷创四川历史新高,分时电价政策引导用户削减高峰负荷约300万千瓦。
迎峰度夏期间,国网四川电力通过“零点检修”和带电作业等方式及时消除隐患,减少对客户的影响。同时,加强对重要输电通道、枢纽变电站和重载设备的特巡特护,运用无人机、在线监测等技术提升运维效率。近8000人的应急抢修队伍、200余辆发电车全天候待命,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科技手段全面覆盖电网运维各环节。在泸州、凉山等地,无人机自主巡检系统大幅提升线路巡检效率;在成都、广元等地,新型水喷淋降温系统及时为变压器、开关柜等关键设备降温,有效防范设备过载风险。
世运会保电与度夏保供交出优异答卷
8月17日晚,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简称“成都世运会”)在成都世界园艺博览园国际友谊馆落下帷幕,国网四川电力圆满完成成都世运会电力保障任务。
今年夏季,成都世运会保电与迎峰度夏保供双重任务叠加。国网四川电力按照“三保到、四个零、五个最”标准,周密部署成都世运会电力保障工作,将35个竞赛场馆和重要场所纳入重点保电范围,明确104座变电站、229条线路为重点保供设施;编制完成1080个专项预案,开展800余场应急演练和2轮“拉网式”隐患排查。4600余名保电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电力保到灯头、保到话筒、保到插座。
7月15日前,23项成都世运会保电重点工程全部投运,显著提升核心区域供电能力。成都新津、彭州、龙泉等地的电网侧储能项目成功并网,新增30万千瓦高峰调节能力,为保电工作装上“储能保险”。
今夏,曾在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现场指挥部中广泛应用的智慧保电指挥系统实现全面升级。国网四川电力拓展系统功能边界,打造数智保电管控平台,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对世运会保电重点站线、场馆及点位进行三维建模,接入实时气象、物资周转等30项数据源,建成保电立体多维监测网络,实现世运会保电环节全景可观可测,为赛事期间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科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