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专题报道《江苏:构建能源健康“双支柱”绘就民生新图景》,展示国家电网公司五年来持续加快江苏电网建设,积极拓展外电入苏通道,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助力经济大省高质量发展,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十四五”以来,江苏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三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蓬勃发展。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抓手,源网荷储多方破题,服务江苏能源结构转型,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
今夏,江苏电网单日最高用电负荷五创新高,达1.56亿千瓦,同比增长6.12%。“十四五”期间持续提升的电网承载能力是支撑经济大省安全度夏的基础。
江苏传统化石能源自给率不足8%,水电与核电开发潜力有限。江苏省内纵横交错的特高压网架,让中西部清洁电能跨越山海入苏。“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建成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与此前已投用的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雁淮、锡泰、建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共同形成了“一交四直”特高压受电格局。
迎峰度夏期间,江苏最大净受入区外电力4053万千瓦、历史上首次突破4000万千瓦,同比增长3.5%,有力保障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平衡。
为保障大规模区外来电和集中式新能源电力在省内大范围高效配置,五年来,江苏电网持续迭代升级,形成了500千伏“七纵七横”骨干网架,架起了覆盖全省13个地市的“电力高速公路网”。据统计,通过特高压通道输入的清洁电能,年可替代燃煤超6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7亿吨。
此外,江苏还积极引入皖、浙富余抽蓄资源。如今,长三角抽蓄互济共享“新成员”又增加了安徽宁国龙潭120万千瓦抽蓄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12亿千瓦时,促进新能源消纳电量约15亿千瓦时,“省内电化学储能打底、省外抽蓄调峰”的跨区域协同网络已然成型。
电从“远方来”,也从“身边取”。“十四五”期间,江苏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迅速。截至2024年12月底,江苏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409.3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发电装机8486.2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的41.6%,较“十三五”末提升18.7个百分点。截至今年8月底,江苏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6048.23万千瓦。2024年,江苏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增量居全国第一,月均增量150万千瓦。
国网江苏电力研发分布式光伏“云、边、端”三级柔性调控系统,采用分布式光伏采集单元技术,实现了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基本解决了海量分布式光伏并网给主网平衡和配网安全运行带来的问题。
从陆地向海洋探索,是江苏在能源开发布局上的进一步延伸。依托得天独厚的沿海地形和风能资源,江苏建成了大规模海上风电集中汇流输送平台,成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阵地。截至6月底,江苏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达1190.90万千瓦。
“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江苏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于2024年底并网发电。截至今年8月底,该项目累计发电量已突破2亿千瓦时。
国网江苏电力依托在线监测终端采集风向、风速、潮位等数据信息,应用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精准预判发电趋势,目前风电出力峰值预测精度已达94.3%,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向新”而行的征程中,新型储能在用电高峰可放电发挥顶峰作用,在用电低谷可充电助力新能源消纳,在江苏电网运行中扮演着“超级充电宝”的重要角色。“十四五”期间,国网江苏电力积极支持电化学储能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江苏全省新型储能电站95座,总装机规模已达726万千瓦。
9月15日,江苏建成规模化区域储能调峰体系。这个区域储能调峰体系包含全省超760万千瓦新型储能和373万千瓦抽水蓄能资源,依托国网江苏电力创新研发的智能调度平台,实现协同调度和集群控制,有效发挥其在区域电网中的协同互济作用。
“十四五”期间,江苏新能源发电占比从13%提升至25%。国网江苏电力将持续推动能源转型,为经济大省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底色。